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平阳农民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20年10月23日 10:13:51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记者 苏意伟 编辑 陈聪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昆阳镇上林垟村石塘粮仓万亩田园,连片的金黄水稻映入眼帘。据悉,又到了一年粮食丰收季,这片田园里的晚稻即将收割。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关乎国计民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县种粮大户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谆谆嘱托,坚持科学种粮、勤恳劳作,结出丰硕的“致富果”,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牢记嘱托  不断扩大种粮规模

  在新科家庭农场,今年51岁的种粮大户伍思树和儿子正拿着扳手修理农机,为即将到来的收割季作最后准备。他的身体虽然没有以前那么硬朗,但坚持种粮的心毫不动摇。

  “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看望慰问我们,他对我们种粮大户的期盼和嘱托,我们始终都牢记在心。”伍思树说,今年是他从事粮食生产的第16个年头。16年来,他始终坚持科学种粮,每年都在增加水稻种植面积,今年已经达到1100多亩。他还把销售粮食挣来的钱投入到新的生产中,把半自动烘干机换成全自动烘干机,推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我们实行适度规模种植,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情,为国家粮食保障作贡献。”伍思树说,刚种植水稻时非常辛苦,靠人工施肥,靠肩膀挑粮食,干的都是体力活,一亩水稻产量只有350公斤左右。现在有了更好的水稻品种,生产也实现了机械化。去年,他种的两季稻已经达到亩产850公斤。正是有像伍思树这样的一大批粮食生产者,才有我们现在的丰衣足食。记者从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我县共种植粮食面积25.5万亩,预计产量1亿余公斤。

  

  科学种粮  生产效率越来越高

  得益于坚持科学种粮,伍思树的1100余亩稻田只需寥寥数人,就可以满足农业生产。播种、打药、施肥都用无人机,插秧有插秧机,烘干有烘干机……相比从前,种粮已经不用那么吃力。“以前1个人1天都割不完半亩地,现在1台收割机1天就能割完50亩水稻。两个人操作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500亩打药作业,如果人工打药的话,至少需要25个人忙活一整天。”伍思树说,现在的农机非常方便,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改良,农业生产也更加趋向机械化。今年,他的农场已经实现了从播种到收割成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据了解,为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国家对农民购置农机上给予了补贴。在我县,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购置无人机、筑埂机等共14大类33小类76品目的农机时,均可享受20%到60%补贴。2018年至今,我县共有849户农户受益,总补贴达1483万元。

  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大大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让农民能有更多空闲时间做其他事情,去享受生活,使农村居民全面小康的脚步向前迈了一大步。“劳作减少了,粮食产量却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这就是我想要的小康日子。”谈及现在的生活,伍思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子承父业  农村日子越过越甜

  10月20日上午,在南雁镇周岙村,两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地头忙活。趁着天气好,伍思树的儿子伍彬彬和亲戚们一大早便来到这里收割新种植的单季稻。“这里原来是荒地,但是土壤肥沃、水质好,适合水稻生长。今年,我们承包了200余亩水稻田,种上去年的新品种‘泰两优1332’单季稻。这几天稻子就能割完,1亩地收成能有1000多斤。”伍彬彬说。

  作为一名“90后”,相比其他同龄人对大城市的向往,伍彬彬更倾心于家乡平阳的田园牧歌。小的时候,每当放暑假,他都会去父亲的田里帮忙。父亲从小教育他,中国人口多粮食少,老一辈人干不动了,必须要年轻人顶上。耳濡目染下,伍彬彬对成为一名新生代农民有了期盼。从对种粮一窍不通,到跟着父亲学经验、参加政府组织的种粮培训,伍彬彬边学边干,慢慢“上道”了。

  “现在科技发达了,老一辈人不太懂电子设备、机械操作,需要我们年轻人上马了。”伍彬彬说,比起父辈,自己现在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实在是好太多了。父亲最初种粮时,没有农机,纯靠手工,走的是砂石路,累了只能睡在田间地头。现在,村里铺上了柏油路,农场实现了机械化生产,闲暇时他还可以约上三五个好友喝茶聊天,这样的生活,很满足。

网络编辑:张超霞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平阳农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