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通讯员 林凡 张静 编辑 黄佩佩
近日,省治水办通报了2021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优秀乡镇(街道),我县南雁镇榜上有名。近年来,南雁镇坚持治水兴镇、以水富民,推进美丽河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高“五水共治”公众幸福感,促进“水环境”更优,“水景观”更美,“水文化”更足,“水管护”更强,打造成为水美共富新标杆。
“正本清源”护一方碧水
2021年,平阳县引供水工程五十丈水源地总体水质符合Ⅱ类标标准,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力度空前的控源截污、柔性治水等措施。
盯住源头污染、农村污水治理、截污纳管推进……着眼正本清源治理,从村镇两级“毛细血管”入手,打通治水堵点,南雁镇在水污染治理道路上行稳致远。
源头治理,农村污水首当其冲,对此,南雁则致力于“软硬皆施”。
在“软件”上,结合全镇各村沿溪而居的生活习惯,积极引导和宣传村民改变随意倾倒生活污水、垃圾的习惯,督促他们将污水、垃圾倒入固定的废水池和垃圾池,以人为单位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在“硬件”上,投入500余万元,开展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完成餐饮油水分离器、油水隔离池27处;安装理发店毛发收集器5家;完成医院、机关事业、学校、洗车行业、农贸市场雨污分流改造;疏通雨污管道51公里,新建雨污管道29.8公里,更换151处窨井盖。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工程建设,实现全镇15个行政村1个社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从根部上解决污水问题。
先行治理源头地,千里碧波入海湾。如今,俯视南雁,可见如一条碧溪如玉带般穿镇而过向东流去,也为下游以及全县人民带去洁净充沛的水量。
“借水生景”点亮乡村振兴
走进南雁镇堂基村婚纱文化摄影基地,水清,叶绿,空气清新,那曲径通幽泡过雨水的滑滑青石板,似有隔世飘零的味道。在南雁镇雁前村,一个集市民休闲娱乐、绿色景观为一体的吴山风情小镇变成了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南雁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所在地,拥有闻名于世、别具一格的山水风景,全镇各村依托优越的生态底子优势,结合自身特色,皆借“山水”字做文章,尤其是以“南雁溪水”为媒,做靓水文章,沿溪造景,建设栈道、水车、亭子等融合现有生态建设新景观,造就错落有致的风景,让人有着移步换景的体验,吸引游客向“南”而来,将生态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南雁溪变成一条生态富民溪。
如今,在雁前村吴山风情小镇、堂基村婚纱摄影基地,碧水琼流、湖光山色,不仅成为游客眼中的风景,让全域旅游倍增灵韵,还润泽万民、惠及八方,带动了各自本村旅游业发展,也成为“水之美”带富全村人的典型村,永葆百姓“幸福之源”。秀山丽水、诗意栖居,南雁正把河湖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富民的发展优势,撬动乡村振兴。
“管护河湖”实现长治久清
沿溪漫步南雁镇蒲岭村,犹如行走在一幅清新的水墨画中:眼前是黛青色的山,脚边是潺潺流动的水。屋前屋后都有流水蜿蜒,而且水清得可见水底水草飘动,静静走在村子里,还能听到水流流淌之声。
在美丽河湖建设方面,南雁镇以“五个坚持”为总抓手,致力于打造集安全流畅、生态健康、人文融合、管护有效、人水和谐于一体的鳌江流域(南雁段),陆续关停养殖场45家,清除晒皮蓬37处,拆除涉河违建3200平方米,疏浚笠湖大桥至南雁荡山大桥之间1.3公里的河道,建设蒲岭段右岸堤防1285米、左岸堤防370米,获评2019年省级美丽河湖。
为进一步强化水系治理,该镇在全镇天然水域全面开展了全面禁渔活动,通过前期的大量宣传活动之后,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每月定期组织联合执法对违规捕鱼进行查处,共收缴各类渔具500余个,取得了宣传、禁止的双成效。通过市场化方式将河道保洁工作委托给保洁公司,开展入河排污口的管护工作。同时,在沿岸显要位置设立了河长牌,让沿河村民秉承爱水护水的理念制定村民公约,群策群力将护水行动深入基层。
“以水为笔”绘就文化美卷
在南雁镇溪南村,在保留原有的朱子学堂内涵基础上,在其学堂外进行绿化种植、文化长廊等建设,让曾经废旧的场所转身变化这里俨然成了一个绿树环绕、石道蜿蜒的水文化公园。
这也是我镇深化水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雁山鳌水话诗情,南雁镇以项目建设来发扬南雁特色水文化,留住和保护原有的文化遗产,加强溪河沿岸民俗文化挖掘,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水乡文化创建,建设功能健全、景观优美、富有水乡文化特色的宜居村,不断厚植水文化发展底色。
在吴山公园,该镇投入700余万元提升吴山亲子公园文化功能建设,包含农耕文化展示区、休闲垂钓区、花卉观光区、民俗文化体验区等。在周岙村、五十丈村,该镇大力开展以水资源保护区为重点的特色水乡生态文化园建设。在东门村,南雁镇按照“早能漫步、晚能夜游”的要求,设计规划水岸亮丽的东门文化礼堂,文化礼堂通过开展多项各具特色的活动,让村民在回味千古流传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收获了快乐。
山青水美处,呼朋引伴来。在治水红利驱动下,南雁把山水林田湖的美好画卷,以及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有机融入到水文化建设中,通过做活“水文化”,让百姓共享福祉,携手书写高质量绿色发展新篇章。
“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风遥接东西林”,这是中国著名学者赵朴初曾撰诗赞“南雁”的诗句,南雁以山得势,因水成景。如今,水不仅仅是南雁灵动的音符,更成了南雁传统文化延伸、发扬的“臂膀”,成了诗意乡村建设的重要底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平阳报”、“平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平阳新闻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