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荏冉 编辑 王秀华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近年来,“国潮”风盛行,民乐、汉服等传统文化也开始风靡。国人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他们或立足传承,追寻先贤足迹,或承前启后,让传统文化绽放新魅力。今起,本报开辟“传续”栏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本土,谈传承、谈误区、谈应用,求新求变。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从而走出误区,树立、坚定文化自信。
围棋的“围”是指围儿相杀,“棋”是指棋子。它是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过程中围地吃子,以围“地”的大小决定胜负。
近年来,我县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围棋,围棋培训机构也从原来的一两家慢慢发展到现在的十多家。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呢?目前围棋在我县境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围棋文化的源流
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公元前2356年左右,围棋起源于中国,尧舜以棋教子。在我国,围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发展,在汉代得以彰显,在魏晋南北朝兴起,在唐宋被大力推崇,在明清深入人心。
朝鲜史籍记载的围棋活动最早见于公元475年,正是我国南北朝时代。隋唐以后,围棋传入韩国、日本及世界其他地区。而中国围棋,经历了清朝最后的鼎盛后逐渐落后。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日韩之间的围棋争霸赛让围棋风靡亚洲。
围棋在发展初期的功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以开发数学才能的。而到了两汉三国时期,这种教化功用渐渐弱化,娱乐竞技功用开始占据主要地位。唐宋后,围棋的娱乐竞技功用虽被围棋的艺、道所冲淡,但竞技性始终存在:宋代围棋国手刘仲甫遇骊山媪弈棋,留下“呕血图”;清代围棋国手黄龙士与徐星友对弈,留下“血泪十局”;清朝围棋国手范西屏、施襄夏于浙江平湖对弈,鏖战十余局,留下“当湖十局”。
如今,在棋王辈出和“人机大战”的持续推动下,围棋迎来了发展新契机。据相关报道,目前中国的围棋人口为3000万以上,韩国的围棋人口约为800万,日本的围棋人口约为600万。
围棋在平阳
据昆阳博雅棋宇的吴老师介绍,上世纪80年代平阳就办过围棋班。由于老百姓对围棋缺乏认识,加上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冲击,该围棋班开班不久就停办了。
上世纪80年代,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中国棋手聂卫平连胜日本超一流棋手赢下比赛,鼓舞了无数中国人。吴老师说,他就是在那时开始接触围棋的,当时还没有围棋班,他和棋友20来人只能看书、自学,互相交流。在过去,老师和家长都不希望孩子把时间用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的心思回到课本上,甚至扔掉围棋。
近年来,随着围棋文化的推广及家长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围棋培训机构慢慢多了起来。自2007年昆阳镇“益智”开班后,其他围棋培训机构也陆续开班。目前,我县约有十多家围棋培训机构,如昆阳的博雅棋宇、弈海、益智,鳌江的弈启、本格、弈正,水头的北港棋院、弈程,萧江的弈龙等。
平阳虽为千年古邑,但围棋普及时间尚短。多数学生学学停停,有的四五岁就开始学,到四五年级就停了,特别是初中生,很少能坚持下去的。家长们支持孩子学围棋的原因也很多,有为了开发智力、培养专注力的,也有没时间陪孩子的。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县部分培训机构已经引进Ai技术进行训练,由县文广旅体局主办的“棋王赛”、公益课活动,总工会主办的“擂台赛”,以及围棋协会自发组织的围棋进校园活动等,大大提高了围棋文化的影响力,更多年轻人学起了围棋,不少孩子在县、市赛中获奖。今年7月,在温州市第三届少年围棋棋王赛(男子少年组)中,叶方家获得第二名;在今年10月份的“建桥杯”温州市第十七届围棋棋王赛中,温越、温起、叶方家分别获第二、五、七名……
围棋协会会长范明炯说:“学习围棋能帮助少儿提高专注力和受挫能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县能培养出更多更强的围棋选手,让围棋融入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平阳报”、“平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平阳新闻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