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文萃丨故 乡

2024年05月10日 10:04:59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曾平汪 编辑 王秀华

  老家小南原是水头行政区的一个乡,坐落于鳌江上游南岸,这里是潮水的尽头和溪流的出口。涨潮时,雁山溪流与鳌水潮淙在溪头村汇合,清浊分明,叹为奇观。

  小南西连溪心,南毗南湖,北面临江,东面与南湖乡的清江村接壤。全乡有四个渡口,沟通南北。这里有江流河川、沃野良田、山园江滨、沙石溪滩。乡村间阡陌交通、水系相连。疏篱仄径、果木幽篁中错落着一座座典型的江南村舍。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唐·孟郊《春雨后》)。家乡的春天在濛濛的细雨中悄悄降临。河岸边,大路旁的野草长出了嫩苗,房前屋后的果木抽出了新芽。然后是红的桃、白的李,豌豆、蚕豆、紫云英和不知名的野草也次第开花,红白相间,姹紫嫣红。还有那绿油油的麦苗,黄灿灿的油菜。花香、蝶舞、蜂飞、鸟叫、蛙鸣,家乡的春意逐渐地浓烈了起来。

  “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草做鬼叫。”此谚语说的是正月的元宵节、二月的风筝、三月的麦杆哨子。元宵节的热闹在水头街,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抬阁、高跷,络绎不绝。夜幕降临后,灯火通明,观灯的红男绿女熙熙攘攘,金吾不禁。

  吃过二月二的芥菜饭,就走近了寒食清明。我小时候听说过清明前两天不生火、吃冷食的传言,却没见哪家不生火,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寒食节的由来。

  清明是大节,节日前人们将采来的鼠曲草放在捣臼里用石杵擂细,再拌以糯米粳米捣匀,内包春笋、五香、肉碎的馅,搓成团状,摆放在柚树叶上,放在蒸笼里蒸熟,这就是“鼠曲粿”,特别好吃。用柚树叶作垫,有一股清香气味,且与粽叶相比,柚树叶不黏附。

  清明节家家户户要扫墓祭祖,无论你在何处工作或家迁何处,都得回祖籍祭祖扫墓。清明这一天,大路上、山地里,到处是以家族为单位的扫墓小分队。上山后,人们先将墓地周围打理利索,然后摆供品,行祭拜礼,并给前来看热闹的放牛娃儿分发糖果和硬币。回到家里后,还要在厅堂摆上三牲祭品,对着先人牌位拜祭。

  清明祭祖除了各家的私祭外还有公祭,即祭公共的祖先。我老家曾姓三个房头,先祖的墓地是风水先生选中的麻步西村“凤穴”。每年清明,族人包了几只大驳船,以男性为主,浩浩荡荡,沿江而下,好不壮观。老家曾姓清明祭祖百年不衰,可至今尚未出过皇后娘娘(传说祖坟选在“凤穴”,后代会出娘娘)。

  人勤春早,随着叫春的蛙声响起,农人们似是从冬眠中被吵醒了,车河水,整苗圃,浸谷种,撒谷芽。不几天,便见秧田一片青绿。紧接着,沉默了一个冬天的田间开始热闹了起来。晨雾中,农人驾牛扶犁翻开了一行行沃土,一群白鹭在犁翻的新泥中寻找那尚在冬眠中的蚯蚓和蝼蛄等昆虫;细雨里,披蓑戴笠的农人在茫茫的原野上挑肥、碎土,在平如镜面的水田中播种着夏收的希望。此时的家乡,远山含黛,满目葱茏,田畴广袤,一片汪汪。天空中,燕子衔泥,来往穿梭;大河上,鱼儿跳跃,野鸭戏水。真个是滋滋润润满世界,清清新新大乾坤。

  连绵的春雨使溪流暴涨,清悠悠的江流,急匆匆地奔向东边的大海。这是捕鱼的好季节,随处可见备有罟鱼工具的农人。他们肩扛渔具,找那江水缓冲的港湾或者大河与山水交汇的地方放罾下网。身着斗笠蓑衣的渔翁划着小艖,在烟雨濛濛的江面上撒着鱼网。那又肥又长的红尾巴凤尾鱼是家乡江域的特产,可如今,那熏蒸晒干后的清香已成绝味。稻田水满时,人们利用鲫鱼逆水而上急于寻找排卵场所的习性放水捕鱼,最多时一次可捉到好几十斤带籽的鱼娘。

  春播完成后,不久前还是五颜六色的原野像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毯。那时农作物少有虫害,田里的农活除了耘耥、施肥,就是等待收割了。

网络编辑:张超霞

文萃丨故 乡